人物/專欄最新/即時

帶隊鬼故事|第四章 馬崙山

帶隊鬼故事|第四章 馬崙山

「欸!他是不是要昏倒了?」

隊員突然驚慌地喊,我們轉頭一看。

阿茂身體搖搖晃晃,豆大的汗珠從他額頭上滑落,他嘴唇顫抖,顏色近乎死白。

我和領隊連忙過去,一人扶著他,一人喚著他的名字。

他氣若游絲。

/

這天一早,前往谷關的路上下著大雨,雨水打在擋風玻璃上,匯聚成一條條水流,順著風往一旁飛去。

07:30,我們抵達登山口,下了車、換上雨衣雨褲準備出發,才剛走兩步,雨就停了,空氣頓時變得潮濕又悶熱。

這次有三位領隊,我以見習身份,負責壓隊走在最後。

走在我前面的隊員叫阿茂,一位退休的理化老師,身穿棉質長袖帽 T、長版棉褲和慢跑鞋,背著一個厚重的背包,才走沒多久,他已滿頭是汗。

早上下過傾盆大雨後,天氣變得晴朗且悶熱

行進大約一個小時,我們在一塊平坦處休息。

阿茂一臉疲倦,身上的帽 T 和棉褲幾乎濕透,他走到一旁的木頭椅子上一屁股坐下,眼神開始有些渙散。

過沒幾分鐘,我身後的隊員突然大喊一聲。

「欸!他是不是要昏倒了?」

我們回頭一看。

只見阿茂搖搖晃晃,眼睛還微微上翻,嘴唇的顏色蒼白如紙。

我和領隊董哥連忙過去,一人扶著他,一人喚著他的名字。

「阿茂,阿茂,聽得到嗎?」

阿茂聲音十分微弱。

「我頭很暈,眼睛剛剛看不到…。」

我摸上他的背頸,皮膚濕涼,帽 T 全部濕透,董哥問他:「你還有乾的衣服嗎?」

他搖搖頭,無力的說:「我裡面…還有一件。」

董哥連忙幫他脫掉帽 T,裡面穿著一件濕透的長袖衣服。

「來,你可能太熱、流太多汗脫水了。」

「我沒有水,水都喝完了。」阿茂虛弱的說,於是董哥拿了一罐寶礦力給他。

過十分鐘,阿茂的狀態好轉許多,嘴唇逐漸恢復血色,他面帶不好意思地笑著。

「我昨天一整晚都沒睡。」他說。「看 MIT 台灣誌越看越緊張,結果睡不著。」

旁邊的隊員聽聞大吃一驚。

「蛤!你都沒睡喔!這樣哪有力氣爬山~」

阿茂抓了抓頭。

休息一陣子後,我們繼續出發,剛恢復體力的阿茂衝得很快,緊緊黏在董哥的身後,才爬升幾公尺,他又喘到得停下來休息。

好不容易來到八壯士與馬崙山的三叉路口,距離馬崙山山頂還有來回六小時的路程,這時董哥決定勸退阿茂。

但阿茂坐在地上,一口篤定的說:「我慢慢走,可以到的。」

「我們爬六小時也是爬,爬十二小時也是爬,但你這樣對其他隊員會不公平,重點是危險。」董哥說。

阿茂仍然不想放棄。「我以前當兵的時候,可是走過二十公里行軍的。」

同隊的大姐忍不住笑出聲:「你那時候幾歲?現在幾歲?你以為你還是年輕人喔。」

阿茂雙手抱著胸,不發一語。

董哥試圖安撫他:「阿茂,你今天的狀態不好,你昨天一整夜沒睡,衣服又穿錯了,我可以讓你往上走到上面的涼亭,但不會帶你去馬崙山,因為路真的太遠了,你體力會透支。或是我先帶你下山休息,我們可以在附近走走逛逛。」

隊員們也紛紛幫忙勸退。

「對呀,你不要勉強自己。」
「你剛剛都快昏倒了,這樣很危險。」
「你下次睡飽、體力好一點再來,爬起來也比較舒服。」

阿茂臉上仍寫著不甘願,這時隊上的大姐開口了。

「你是不是覺得很可惜?」

阿茂聽到後愣了一下,然後點點頭。

「你不要覺得可惜啊,山一直都在,等你準備好再來。」

阿茂最後嘆了口氣。「好吧,我跟董哥下去。」

我們帶著其他隊員,繼續前往馬崙山

後來,董哥帶著阿茂下山回車上休息,我和另一位領隊繼續把其他隊員帶上山。沿路上,隊員們開始討論阿茂的狀況。

「還好他沒來,你看現在這個路,他爬不上來的。」
「對呀,我剛剛以為他心臟病發了耶,我身上有帶心臟病的藥。」
「他太逞強了,爬山不用愛面子。」

這時我也趁機和他們機會教育。

「爬山時的衣物很重要,為什麼要穿排汗、不要穿棉質?不是因為它容易臭,而是因為棉質吸濕卻不排汗,會讓身體的熱沒辦法順利排出,如果這時又沒有適時的補充水分和電解質,就會像阿茂一樣有熱衰竭的情況發生,嚴重一點甚至會中暑。而在高山上,則會因為棉質衣物乾不了而有失溫危險。另外睡眠不足也會讓體力更容易透支。」

我繼續說道:「不要小看睡眠哦,我們去爬百岳,都可能會遇到高山症,誘發高山症的因子有五個:

– 熬夜
– 沒睡飽
– 海拔上升太快
– 感冒
– 頭部保暖沒做好

其中沒睡飽是很容易讓身體產生高山反應的。所以,當你的各項條件都不利於登山的時候,撤退是更好的選項。」

隊員們點點頭。這時,我想起隊友說過的一句話。

「撤退不是失敗,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。」

 

在本章故事中,阿茂帶給我們的四個思考:

  1. 爬山時,穿什麼衣服才對?
  2. 若睡眠不足就去爬山,可能會引發哪些風險?
  3. 山一直都在,當身體或環境的各項條件都不利於登山的時候,該怎麼做?

 

 


關於 ⟪帶隊鬼故事⟫

在 ⟪帶隊鬼故事⟫ 中,不講怪力亂神,因為山林自有靈,彼此互相尊重就好,這裡將著重在帶隊過程中所遇到的特別案例。

為講求真實性,故事中僅有名字會做化名處理,其餘發生地點和過程都會如實描述,你讀到的將不只是一則登山故事,更是一位位愛山的人,想一起推動的登山觀念。

所以我會客觀描述,主觀留給你思考。

下一章見。

 

 


本文作者|魯蓓蓓
作者簡介|我走進山裡,帶著故事與經驗出來。這裡會寫下我所學、所見與走過的路,期待也能觸動到你。
Instagram|@gohiking.today
Facebook|帶你去爬山
Apple Podcast / Spotify / KKBOX|她與她的山友們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