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物/專欄最新/即時

為什麼Amazon關閉了實體店,卻留下超市?

為什麼Amazon關閉了實體店,卻留下超市?

Amazon宣布關閉68家實體店,不代表放棄實體店經營。而是Amazon在書店、快閃店、Amazon Go、超市Amazon Fresh與Whole Foods等不同型態的實體店型測試後,刪減出可望持續發展的模式:被留下的511家Whole Foods、23家Amazon Fresh與Amazon Go,應該會更聚焦與規模化。

聚焦的是Amazon實體與電商各自的經營品類開始產生分野,書店與快閃店這類O2O的廣告店並沒有持續經營的效益,算是功成身退。實體店營收佔Amazon總體營收尚不足1%,但實體店專注生鮮、餐飲可望為Amazon爭取更多市占率及不同於電商的消費數據;結合Amazon Go等科技零售的核心技術,在品類開始趨於規格化下,更具發展規模化的可能性。這是Amazon Fresh的核心優勢!

Amazon Fresh於Amazon營收佔比雖小,可是在Dunnhumby今年調查美國消費者零售通路偏好時,卻首次登上第五名,排名甚至高於低價超市Aldi與量販店Costco;Walmart的800家社區超市Walmart Neighborhood Market則排名第10,高於排名13的Walmart母體。Amazon Fresh與Walmart Neighborhood Market都是首次進榜,主因是實體店的優勢在疫情下被展現,能夠鄰近且快速的採買。

 

另外,我認為在ESG越來越被重視之下,電商高人力高血汗的物流及耗時的配送時間,已不符合ESG的發展趨勢,就近消費的意識會更加抬頭。加上實體店數位化的速度會快於自動化倉儲的成熟,純電商平台想逆轉消費者不在實體店消費的企圖,應該更難以走入死亡交叉!Dunnhumby的調查也發現,實體店面對疫情提高營收與消費者心佔率的方式不是只有發展電商,而是更要凸顯自己的核心能力來找出競爭優勢,可能是價格、數位化、品質、營運、方便性或速度等優勢,現在正是實體店更應該百花齊放的時代。

Amazon關閉了實體店,卻留下超市;且Amazon Fresh與Walmart Neighborhood Marke在Dunnhumby的首次進榜,我認為真正代表的是過去電商平台已是老舊的經營模式。所以,在台灣,與其模仿與打造像PChome、momo這種舊時代思維的電商平台,不如重新思考自身實體店的致勝核心關鍵,多點想像力、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模式!地虎長翅膀,一樣會飛,雖然不會變成天龍,但可能飛得更高。

 

 


本文作者|被便利商店耽誤的設計師
BLOG|未來超商 WELABAR
便利商店/數位轉型/服務設計/服務創新/零售流通產業資訊

You may also like